汽车在Montes酒庄门前停定,出口业务总监Carlos Serrano先生迎了上来。他没有马上请我们进入那幢气宇不凡的由一个风水大师指点而建造的五、六层高的大楼,而是招呼我们踏上架好的梯子上了一辆农夫车,“先上山看看我们的园子。”

  南半球正是春天,阳光温煦,凉风习习。农夫车往山上驶去,约十分钟,至半山腰之上。

下车,只见山势呈半月形,蓝天白云下,葡萄田如一张绿色的毯子,从山腰缓缓地铺到山脚。

“眼前的这个山坡,是我们最好的一块地,”Serrano先生说。“坡度为四十五度,土质疏松

,沙质,深层为石头,不会积水。面朝西南,太阳只会在下午才会温柔地掠过这里。晚上,太

平洋的凉风吹来,加上地势高,温度较低。这块地从1998年始种上西拉,原是用来酿造Montes

Alpha系列的,但其质量实在太好了,何不用以开发一款更高级别的酒呢?于是在2000年,我

们推出了Montes Folly。”Alpha是Montes的一个高端系列,而Folly则是其顶级系列之一。

  Serrano要向我们说明的,是葡萄酒生产中“Terroir”的重要性。在法国接触葡萄酒业人

士,他们开口闭口就是“Terroir”,原来在智利也一样。9月底我在智利参观了13个酒庄,

Montes是其中之一。这个国家夹在太平洋和安第斯山脉之间,东西最宽300多公里,最窄不足

100公里,南北跨度达4300多公里,地貎气候复杂多样,在不同地方出产的葡萄,酿出的酒风

格大异。在每个酒庄品酒,主人都会大谈“Terroir”。

  何为“Terroir”?“Terroir”是个法语单词,来源于一个意为土地的单词“Terre”。

法国的酿酒师经过多个世纪的观察发现,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园子甚至同一园子不同地块的葡

萄,所酿出来的酒的风味是不同的。在勃艮第,土地曾长期为教会所有,僧侣们得以对土地对

葡萄酒的影响进行大规模的观察,有的甚至舔尝泥土进行研究。由此,法国人形成了

“Terroir”的概念。后来法国AOC(原产地法定命名)体系的基础便缘于此。

  土地,包括地质、地形、地貌,是古代法国人对“Terroir”的认识的起点,这是

“Terroir”源于“Terre”的原因。后来人们又发现,气候也很重要,某一区域甚至某一局部

地块的“Terroir”,是日光、气温、雨量等气候因素与地质、地形、地貌条件相互作用的结

果。

  至此,“Terroir”是一个纯自然的概念。但是,葡萄种植与葡萄酒酿造是人类的一种活

动,种植什么品种、如何种植,是人类的决定;某一地块的葡萄的自然的、独特的个性,也要

通过酿酒师的努力才能在葡萄酒中展现出来。于是有人认为,人也是“Terroir”的一部分。

葡萄酒业界对此还有争论。问Serrano先生有何看法,他很有创意地用“Terroir 2.0”的概念

来阐明他的观点:“在我看来,‘Terroir 2.0’就是特定的土壤、气候中蕴含的所有的东西

,加上人类(葡萄农、酿酒师、葡萄园的所有者)对所有这些东西的发掘。一个西拉的品系可

以因土壤和气候条件和葡萄农的栽培方式,而产出具有特定风格的葡萄;而同一个西拉品系,

在同样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下,如果栽培方式不一样,所产出的葡萄也会不一样。”

  一个有趣的语言现象是:“Terroir”在英语中并无对应词,英国人是直接把它搬过来用

,并常常用斜体来表示这是一个外来词;在简单一点的英语词典中,这个词未见收录。但在中

文,在最初有人笨拙地把它翻译成“土地”、“土壤”等之后,不知是谁,给它找到了一个绝

妙的对应词:“风土”。

  “风土”在中国,最早见于春秋时代的《国语》:“是日也,瞽帅、音官以(省)风土。

廪于籍东南,钟而藏之,而时布之于农。”这里所言风土,指一方气候和土地的和谐,并与农

事相关。成书于战国时代的《晏子春秋》,则已注意到“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元朝的王祯在《农书》卷八中则论述了风土与农作物的关系:“盖

风土所宜,其实大而味甘,非他种可比。”“风土”的意思,后来并被引伸为风俗习惯,并常

与“人情”合用,成“风土人情”,人的因素,囊括其中。

  由上述语言现象看来,中国人对“风土”的认识,很早,很全面。不过,中国人并不是在

种葡萄的过程中认识“风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