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今天,仍然有人很不认同翻译的市场化做法,认为翻译走向市场会毁掉翻译的质量。刚刚过世的北大语言学老教授季羡林先生就曾说过:“搞翻译不是为了挣钱,而是为了沟通中外文化的需要。”可见,翻译的市场化是不怎么受认同的,尤其是受正规传统体制的认同。

我们做翻译公司的,当然不会认同这种诋毁翻译市场化的做法。我们坚信中国要想成为翻译大国,就必须坚定地走上、并且走好翻译市场化的道路。只有翻译真正的 市场化了,季羡林教授所说的“翻译危机”才能消除,中国的翻译才能更好的为国家和人民服务。正是秉着这种信念,我们才投身到中国的翻译事业中去,才会开办 市场化的翻译公司,为社会和国家提供良好的翻译服务。

        有人说,中国的翻译公司太多了,说是有上万家。可是,在我们的眼里,中国的翻译公司太少了。真正有着先进的市场化运作,有着完善的翻译质量控制系统,有着 稳定和优秀的内部翻译人才体系的翻译公司实在太少了。正是这类真正的翻译公司的缺乏,让我们的市场出现了空白,全社会的翻译需求得不到满足,这才出现了众 多的小型翻译公司。

不管这么说,这些年,中国到底是走上了翻译的市场化道路,虽然还在蹒跚学步,还在不断摸索。

        在这个过程中,社会上积聚的翻译需求还很难得到恰当的满足。翻译质量的问题,成为了当下中国翻译界最大的问题。翻译界的人现在考虑的不是要不要市场化的问题,而是如何在市场化的过程中提高翻译的质量,提高翻译从业人员的收入和社会地位。

        市场化的问题,还是要从市场中寻找答案。翻译质量问题也是一样的。我们知道,不是说这个市场上没有好的翻译人员,而是说广大的翻译公司不能够或不愿意支付 高价来聘用高级翻译人才。就看翻译公司愿不愿意出钱。要想翻译公司出好价钱雇翻译高手,市场上就必须有愿意出钱的客户来支付这笔费用。

也就是说,我们有没有一个成熟的翻译客户?他们理解翻译的价值,并且能够区分翻译的好坏,而且还愿意为高价值的翻译支付高费用。

        很可惜的是,我们的客户还不是那么成熟。他们通常认为翻译是一个很简单的事情,仿佛只要会外语,就会翻译。他们以为翻译就像灌香肠似的,这边提供原文,那边译文就能很快的机械化的出来了。这些是不成熟的客户。

我们做翻译工作的,避免不了接触各类客户。从客户对我们翻译公司的态度上,基本上可以看出社会对于翻译市场化的态度。

         比如,如若我们的市场人员直接联系政府机构,多半会被政府机构拒绝。在传统机构的眼里面,市场化的翻译是不靠谱的事情。市场化的翻译公司很难接到政府的订单,这就让很多公司无法稳定业务收入,这就如何雇佣好的译员。

        眼光比较狭窄的国内公司,特别是中小型公司,通常也不太认可市场化的翻译。他们更愿意通过熟人介绍,找一些他们认为靠谱的学过外语的人来帮助他们完成翻 译。让一个仅仅学过几年外语的人来做其实是比较专业的翻译工作,实在是难为了那位接受该项翻译工作的人,也把这类目光狭隘的公司的业务和企业形象都置于危 险的境地。

       真正理解并认同翻译市场化的客户有不少是来自于国际化的公司。他们有着“业务外包”的习惯,并且坚信良好的外包不但能减低企业运营成本,而且能提升翻译质 量,助力公司核心业务。但是,一旦他们进入国内,他们就了解了中国人力的廉价,国外1000元/每千字的翻译,到了国内就只剩下三分之一都不到的价格了。 这让国内的翻译公司也难以维系。

中国走翻译的市场化道路是对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首先要解决的是,全社会如何正确理解翻译行业。

         翻译其实与会计、律师是一样的,都属于专业化的服务。在高度专业化分工的今天,翻译不再是属于个别机构和个别高层次人物的事情了,而是走进了普通人的普通生活中去。

       我们急需端正全社会对于翻译工作的态度。只要有了成熟的客户,我们的市场化就会越走越好。翻译的价值就会越来越多地被呈现出来。人才才能更多地进入这一领域。翻译质量的全面提高就指日可待了。